论证有效性分析
1.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,选择若干要点,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文章,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。
常言道∶"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。"但实际"眼见未必为实"。从哲学上讲,事物表相不等于事物真相。我们亲眼看到的显然不是事物真相。只有将表象加以分析 ,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看到真相。换言之,我们看到的未必是真实情况,即"所见未必为实"。
举例来说,人们都看到了旭日东升,夕阳西下,也就是说,太阳绕地球转,但是,只是人们站在地球上看的表象而已,其实这是地球自转造成。由此可见,眼见者未必实。
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早就看到了这一点。他说过,人们只看到了房子的"有"(有形的结构),但人们没看到"无"(房子中无形的空间)才有实际效用。这也说明眼所见者未必实,未见着为实。
老子还说,讲究表面的礼节是"忠信之薄"的表现。韩非解释时举例说,父母和子女因为感情深厚而不礼节,可见讲究是感情不深的表现。现在人们把那种客气的行为称作"见外",也是这个道理。这其实也是一种"眼所见者未必实"的现象。因此,如果你看到有人对你很客气,就认为他对你好,那就错了。
论说文
2.我国著名实业家穆藕初在《实业与教育之关系》中指出教育最重要之点在道德教育(如责任心和公共心之养、机械心之拔除)和科学教育(如观察力、推论力、判断力之养成)。完全受此两种教育,实业中坚者遂出之。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广州MBA教育网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广州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广州MBA教育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广州MBA教育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,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,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下一篇:暂无